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动态 >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学习心得体会 董健男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学习心得体会 董健男

2014年05月28日 18:18:26 访问量:796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学习心得体会

  董健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条件空前丰厚,浪费现象也愈演愈烈,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2013年1月22日 央视报道:中国每年浪费粮食800万吨,够2亿人吃1年, 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回到我们身边,餐馆里整盘的菜、整碗的饭被毫不可惜的倒掉,这甚至已经习以为常。再看看学校,满满的潲水桶里全是面条、米饭,还常能看见整个的馒头、鸡蛋,确实让人痛心。此外,不关水龙头,洗脸打一大盆水等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教室、办公室无人却灯火通明等浪费电资源的现象,以及浪费纸张、粉笔和损坏桌椅等公物的行为,都给学校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浪费如此“横行”,究其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五点:

一是“无所畏”心理。认为现在条件好了,“有钱了”,也不差那么一点物资,浪费点儿就浪费点儿,没什么,无所谓。

二是“补偿心态”。有人认为“自己过去受了很多苦,现在条件好了,岁数也大了,应该好好补偿补偿自己了。”过去只见有钱人才能消费高档餐饮,现在“我”也能消费了,好吃不好吃,需要不需要姑且不论,摆摆架子,长长面子,补偿补偿自己,也是高档消费的原由之一。另外就是很多人对孩子抱有“补偿”心理。认为自己过去家庭条件差物质紧缺或是一直没在孩子身边让孩子受了苦遭了罪,现在一定要让孩子“好好享福”,再也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罪了,所以任由孩子大手大脚恣意浪费。

三是“享受”心理。主要是新的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群体,不知“苦味”,不管劳动之艰辛和自然资源之匮乏,想吃就吃,想用就用,随心所欲,毫无计划,不对胃口不喜欢就随手丢弃。或是“眼大肚皮小”,觉得这也好那也好,买很多,实际根本消费不了,造成极大浪费。

四是“攀比心理”。别人能享受的我也能享受,甚至还可以超过别人的消费档次,别人浪费了无所谓,我也能浪费点儿照样眉头都不皱一下。

五是“面子观念”。请客吃饭以点得多点得贵显得“阔气”,也是自己尊重客人的表现,还有人总结“经验”——“二菜一汤,生意跑光;四茶一汤,生意平常;六菜一汤,生意兴旺;八菜一汤,独霸一方”。所以明知吃不了,也要点满一大桌,吃不了就倒掉。

浪费现象愈演愈烈,而人们却对发生的眼前的浪费行为熟视无睹,其情其景,着实让人痛心,作为教育人,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一是“以身作则,下面示范。”老师是学生的样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我们应当身体力行做节约的楷模,言行一致,不说一套做一套,同时积极参加各种节约行动,学生耳濡目染,也会有所改变。

二是“以理服人,正面教育。”要通过讲故事、学传统、写征文等形式让学生明白,浪费不仅是钱财的事情,而是品行修养缺失的表现,更是耗费资源的行为,而资源是大自然赐予全人类的,谁也没有过多浪费自然资源的资格和权力!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浪费资源的行为应当受到大家的谴责。

三是“以制规行,习惯养成。”学校应该根据师生浪费的具体行为制定相关制度,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纠正,特别是对于少数自我控制力差,家庭教育跟不上(留守孩子或家长意识不强引导不够甚至负面引导的情况)的孩子,学校应该通过“节约之星评比”、“班级冲关考核”、“曝光台”等形式,予以适度的“强制性”引导,一旦学生形成“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社会浪费现象也就会逐渐扭转了。

“克勤克俭,成家立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是深入我们每个炎黄子孙血液里的基因,但近年来铺张门面、讲究排场、随便挥霍等现象却很严重,给社会经济建设和道德文明建设带来打挑战,我们必须动员全党全体人民来抵制这种不良倾向。

编辑:李玉英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七一路学校 特此声明。